名文赏析
 ...[详细]
 
学习园地
假期坚持打卡朗读,练字,运动,劳...
观看《信仰的力量》
《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
歌曲《平凡之路》解读
名文赏析
“人民楷模”朱彦夫的故事
诫子书
赏析名作
开学第一课,一起向未来!
文章显示页
“人民楷模”朱彦夫的故事
时间: 2021-11-11

朱彦夫,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199月,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以及国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军,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

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朱彦夫身负重伤,他回国先后接受了47次手术,昏迷93天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但是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留下了满身伤疤,右眼视力仅有0.3,体重不足30公斤,“身高”仅有1.32米。

朱彦夫一度想到了死,但是坚强的意志鼓舞着他:我是共产党员,党员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

他试着用残臂吃饭,一个动作得练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一气就要练几十天,最艰难的还是训练自己站立,他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的站起,终于朱彦夫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学会了吃饭、如厕、装卸假肢、刮胡子、划火柴、写字等等,朱彦夫的生活基本也可以自理了。

1956, 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了他牵挂的故乡张家泉村,又接着攀登人生高峰!

1958年,朱彦夫开始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而当时张家泉村贫困落后,土地只有500亩,还多是贫瘠的土地。朱彦夫带领村民们为了开阔自己的土地与山、水、电的较量展开了。

土地少,他就带领乡亲们整山造地、开山填沟、整修梯田,在此后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缺水,朱彦夫就请来水利工程师帮助测量和规划选址,修建水池和水渠。不通电,朱彦夫就开始高山架电,1978年,张家泉村便通上了电。

25年的村支书生涯,朱彦夫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发动群众填沟造田、兴修水利、架电修路、种植林果,终于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

卸任后,朱彦夫便开始写书,用嘴含笔写,残臂夹笔(抱臂)写,铁圈套笔写……整整7年,用掉半吨稿纸,终于在1996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朱彦夫同志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