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师风采

聚焦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画好立德树人同心圆
时间: 2022-06-13

聚焦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画好立德树人同心圆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中学吴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党的教育方针真正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实现的必然路径。

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大寺中学围绕“聚焦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画好立德树人同心圆”,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团建、队建,以中学联动区域内大学、小学的思政一体化形式,做到思想一体化、行动一体化、育人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格局。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中积极作为,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与各高校、各中小学联系互动,形成一体化备课、一体化研讨、一体化示范的良好格局。

一、夯实思政基础,构建育人格局

2019年以来,西青区大寺中学先后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等5所高校、天津中学等6所中学和西青区大寺镇全域8所小学打造了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单位共同夯实传统教育阵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课堂、红色基因相融合,通过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打造系列党课、团课、队课暨思政一体化活动,赓续精神血脉、凝聚青年力量,打实打好家国情怀的底色,打通区域、校际界限,构建开放共融的“大思政”格局。

大寺中学每周三开展《追梦讲堂》思政教育主题系列公开课,截止目前达100余期,如今疫情期间依然坚持每周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学校联合大中小思政教师,建立一体化共建“红色宣讲团”,坚决锚定青少年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党史、团史内容,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授课教师在思政公开课堂运用丰富而生动的图文素材带领学生重温百年奋斗历程,引领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青马工程学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干部、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干部等“大朋友”们也多次为中小学的“小树苗”同步开展党史宣讲活动,用党的理论知识,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珍惜青春,不负韶华。

通过模式创新引领人才培养改革,搭建了促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实践育人桥梁,引领中学生与大学生、小学生在共学、共思、共践、共悟中共成长,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推动一体化共建高质量落地,夯实高质量人才培养根基。

二、聚焦主责主业,共育时代新人

在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中,大寺中学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建单位的教师们共同开展集中备课活动。以学习、交流、讨论为主要形式,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学习研修,对所用的教辅资料坚持严格的自查制度,规范科学术语的应用,注意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科学、坚持真理。每位教师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扎实上好每一节课。学校先后邀请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耀华中学和大寺镇全域各小学的思政教师到我校举行听评课活动10余次,开展线上云备课30余次。我校思政教师们先后走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耀华中学以及大寺镇全域各小学开展20余次大中小思政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聚焦大中小思政课程内容、学段特点、教学衔接点,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等,研修效果突出,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培训实践平台共建,项目合作指导等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科支撑课程、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提高了师生政治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三、“双减”落地增效,思政育人提质

为助力“双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大寺中学精心打造了“七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为学生培训国学经典和文学赏析课程;邀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国旗护卫队教官来校开设“礼仪课程,定期对国旗班进行指导培训;邀请天津理工大学为学生开展“抗逆力”心理活动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加强正面教育和抗挫折教育;邀请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红色讲堂”,定期宣讲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精神谱系,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学校利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建资源,广泛开展红色教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思政教育浸润学生心田。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大寺中学在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建系列活动中,不断凝心聚力,切实落实习总书记特别强调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未来我校将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为广大思政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争取在学生思想教育领域做出新的成绩,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