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育动态

“双高”赋能“双减”,画好育人“同心圆”——大寺中学牵手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中学 共建“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共同体
时间: 2021-11-29

“双高”赋能“双减”,画好育人“同心圆”——大寺中学牵手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中学

共建“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共同体

1123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中学、西青区大寺中学在天津中学报告厅举行“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共同体合作共建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一届未来教师“金课”大赛颁奖仪式。天津中学校长孙建昆,西青区大寺中学校长张宝起,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静,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利民,天津师范大学校友、照坤培训学校校长颜照坤,天津中学纪委书记王萌,文学院副院长周宝东、刘传宾出席会议。文学院、天津中学、大寺中学师生代表,“金课”大赛获奖选手和课后服务志愿者参加。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杨主持。

大寺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宝起介绍了大寺中学为凝聚立德树人正能量,打造强有力的思政育人新阵地而构建的思政教育“333”工作模式。他指出,两校一院共建“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共同体教育基地,有利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他希望三方能够始终保持共同合作,培养具备坚定政治立场、远大人生理想、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表示大寺中学也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积极协调“思政一体化”共建活动。

会上,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静、院长赵利民、天津中学校长孙建昆、大寺中学校长张宝起为“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共同体教育基地揭牌、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仪式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温锁林、石彧、尹德军和学生志愿者分别为天津中学和大寺中学近400名中学生带来“语言——语文的核心素养”讲座和题为“笔为人民立传 墨当家国写真”“感悟国粹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的书法、京剧等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双高”课程。

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屏息凝神,时而笑声四起,时而鼓掌连连。“想提高语文能力,原来需要从语言入手,走进作家的语言世界……”“早就知道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听了课才了解,不光运笔有规范,还要训练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以前只觉得京剧服饰很好看,听老师讲解后,才明白京剧服装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非常讲究的……”素质拓展与综合实践课上,中学生们连连直呼大开眼界。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中学、大寺中学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探索了新途径、打造了新平台、形成了新合力,通过模式创新引领人才培养改革,搭建了促进“初中——高中——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实践育人立交桥,引领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在共学、共思、共践、共悟中共成长,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推动“双减”高质量落地,夯实高质量人才培养根基。